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15-12-22 10:10:40 下载试卷 标签:文汇中学 上岸经验
我一直在想女儿为什么能较早的在这样一个被称作“史上最难小升初年”顺利上岸,并且是进入了我们一直心仪的学校。“内因决定外因”这样一句普通而又带有一定哲学意义的词语一下子就跃到我的脑海里,久久回味,愈久弥真。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内因是第一位的,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第二位的,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好像跑的有点远了,我们再回到孩子2014年小升初这个话题上来。孩子升入理想的中学就是我们的目标,也可看做是我们期望的事物的发展方向,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主要看两个方面:内因——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自己的努力;外因——社会或家庭为之创造的条件。2014年小升初我们给孩子设定的目标是朝阳的BS中或东城的WH,朝阳BS中是市重点,东城的WH是近几年起来的新秀,两所学校教学质量都不错,离家也近。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在两年前就分别报了据说是两所学校的“坑班”提前“占坑”,希望得到“点招”的机会。由于上课时间冲突,都是周日上课,我们为了保持学习的连续性,长期在朝阳BS中的坑班上课,而东城WH的坑班只是取来卷子练习,完全为了占坑。在两年来的坑班学习中,孩子很努力,一次次考试逐渐升到BS中坑班的1班,按往年惯例,1班的孩子被点招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也基本做好了进入朝阳BS的心理准备并为之暗自欣喜。当然,为了有个双保险,东城WH坑班的考试也一次也没有落过,据一起学习的孩子家长说,我家孩子考得成绩还算相当不错,尽管不是最尖尖的。
就在我们一度认为今年的小升初可能就这样波澜不惊的结束时,4月下旬,2014小升初新政策出台,一切变得不确定起来,而我们选定的两所学校恰恰又位于不同城区,同时我家的情况又满足跨入东城区的跨区条件,这样,4月28日,我们必须做出一个选择——跨区还是不跨区。这个选择对我们来说却是有点太难了,女儿五下成绩290分,六上292分,五、六年级两年区三好,两年优秀大队委,市第15届艺术节一等奖,这样的条件留在朝阳推优的几率很大,还多一条走特长的途径。如果跨区回到东城,按东城政策,跨区孩子不能参加推优一派,市15届奖项不算特长,女儿只剩下大派位一条路可走!你说这个抉择会有多么难!一下子,朝阳的BS中和东城的WH突然离我们又是那么的遥远起来。2014年小升初突然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那两天,每天都在斗争,激烈的思想斗争,激烈的家庭讨论,到处加群和上网,不夸张的说连做梦都是在做选择题。10年前一个将我和孩子户籍留在东城而没有迁往居住地朝阳的决定注定有了今年的选择。静下来后,回想当初将户籍留在东城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给孩子多提供一个能上更好学校的选择机会吗?在面对新的突然出现的矛盾时,我们往往会忘记原本的目标——上一个条件更好的学校,不仅仅为了小升初,还要考虑中考、高考。有了这个目标,我们的选择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选择东城——教育条件更利于孩子后续的升学的城区。
交完跨区申请表,2014年的孩子在东城区的小升初彻底回到了原点。朝阳BS的坑班成绩归零,东城WH的坑班成绩归零,两年区三好归零,两年大队委归零,没有了推优一派,没有了任何特长,只有等待二派。既然是等待派位,我们就开始分析片区的几所学校,WH,GZ,QMW,96、CWM几所学校整体还不错,排出次序重点了解。WH和GZ的开放日我们都带孩子去了,拿着孩子的简历咨询有没有可以进入的途径。尽管知道自己的孩子不符合特长的条件,还是抱着一丝丝希望参加开放日,因为我的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理念:任何一个学校都希望招收到优秀的学生。只要你的孩子足够优秀,学校不会拒绝招收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除非学校没有这个权利。
在GZ的开放日,我特意找到了负责特长招生的负责人,向他们介绍孩子在朝阳区取得的特长成绩和参加大型演出的情况,但是,限于东城今年特长政策很明确,实在是没有办法逾越。我还特意找到了值班的副校长具体介绍孩子的情况,虽然对孩子的成绩很满意,但还是因为没有途径可以招收而不得作罢。
在WH的开放日,我们还是找到了负责人,看到孩子在朝阳区取的成绩,也了解到孩子确实没有满足条件的特长,他说“选择寄宿可以吗,几率较大一些,一年6000元也不太贵”。就这样,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就这样,5月底的某一天,我们接到了上岸的电话。回头看孩子今年的小升初经历,我感觉还是开篇那句话:内因决定外因。孩子一直以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课内课外成绩是学校选择她的主要因素,而我们多年前选择把孩子户籍留在东城和本次跨区决定,以及一次次学校开放日活动的积极参加是外因,对孩子最终走进理想的学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而这些外因又都是通过内因实现了我们最终的目标。
经验总结:
1、孩子的努力是最主要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这也是一直以来我们对孩子灌输的思想;
2、要早作打算,提前为孩子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学籍、户籍、特长等等;
3、要仔细研究政策,今年的政策虽然说是最严格的,但是寄宿制是唯一没有具体限定条件的升学方式,我理解就是变相的点招和共建。即使你讨厌他,但也要研究他,利用他;
4、教训就是没有更早的关注小升初,没有更早的加入一些小升初群、小升初论坛。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奥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