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做家长的该如何回答“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2016-01-12 16:22:58 下载试卷 标签:学习 重要性

  看到个帖,说学数学有什么用,连买菜都用不到!真是这样吗?回答说:虽然买菜时用不到,但它却可以决定你在哪里买菜!

  近期咨询时看有些家长在愁,要期末考试了但孩子不在状态学不进去,说也不听,时不时振振有词说学习,那么该如何回复此类问题呢?简单谈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不管任何问题,是谁提出的,不妨尝试思考下反问下,换个思路和角度,没准儿会有不同发现。出现问题啥都不想就急于寻找答案未必总是高效,尤其是一些有着内在逻辑陷阱的问题,稍微多思考几步可能不攻自破。比如我曾被问到“学习有毛用啊”,我会淡定地回答:你说的没错,高中目前并不是义务教育阶段,觉得没用你是可以选择不去学校上课学习的,那么你会做什么?你想做的那些与又苦又累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什么用处可创造什么价值?如果说喜欢玩游戏,那么我会向他指出,其实他并不懂游戏,想做职业玩家和解说也不是躺着就把钱赚了的轻松差事;迷艺人歌星并想成为他们,先照照镜子没事儿跳两段开嗓吼两句,能上中国好声音吗?想成为科比?能接受每天训练十个小时以上吗?如此等等。好吧,这些苦都吃不了,那到底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呢?不会什么都不做等着啃老吧,也可,那有老可啃让啃吗?只能怪自己不是王撕葱吧?

  其次,一般来说,怀疑读书无用论的学生(社会中成人认为的读书无用论是另一个议题),往往是吃不了苦以及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表示怀疑,副作用也可能有消极抵抗,不听家长老师,沉溺网络游戏手机平板,追星,早恋等现象,那么不妨将标题中的问题拆分为两个意思基本等价的问题:

  1、我可不想这么苦逼的学习,去学校简直花钱找罪受!

  2、学习这么累,到底是为啥,考满分上清华北大有神马了不起?还不是有大学生给中学生打工?

  也就是说,目前的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觉得不值得,这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表现。其实孩子在高中这个高压学习阶段相对单纯,可能想不到那么多高深的理论,长期被应试教育压得也一般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去理解这些理论(这一点大城市的孩子比乡下和农村娃就有优势),但是我们家长或许会被诘难,若家长无法说服孩子,孩子又如何能听话呢?因此孩子现阶段不懂的道理,我们家长得懂,而且更重要的是,尽量解释地让孩子明白,并且更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不善言辞和表达(做父亲的?),唠叨半天娃又不听还逆反犟嘴加冷战(对于母亲?),但自己不能带头表率起到负面作用,一边训斥娃别贪玩手机一边低头刷朋友圈,否则孩子只好耸耸肩“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说我,你说那些大道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之后摔门而去。

  接着,再看看不太可能问标题中问题的学霸牛蛙和家长们,他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作用与意义的,然后总结下共同点,我的收获就是无论学习不错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基本上是有意无意中做到了“延迟满足”。

  从这里可找到对“延迟满足”的一些解释: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类似地,孩子不爱学习,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沉溺于其他廉价而无益的刺激,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延迟满足”的意识,这也是幼稚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仅仅根据自身生物性的本能和直觉感觉来行事,自觉不自觉地趋“甜”避“苦”。家长尽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在并有所行动,孩子最晚在大学毕业时明白这一点,我认为不算晚。不难发现,像北京这样大城市的孩子早熟早慧的多,时不时可遇到一些低龄且优秀的学生。

  上文提到的廉价而无益的刺激,正是“延迟满足”的最大敌人。游戏为何容易让孩子沉迷的一个原因,是自己的付出能较快得到回报,尤其手机游戏,目前各类流行的手游往往玩一局时间短且见效快,比如愤怒的小鸟,一分钟都可以来一局并看到星星评价。然而一个学期学一门课,还专门需要期中期末考试来检验下学习效果,学了未必都会,会的未必都考,考了还未必全对等,付出和收获的周期较长。

  类似地,抽烟喝酒在一些有瘾的成人身上若把持不当,同样会毁自己毁家人。较真地说,这里的廉价而无益是相对而言,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爱玩游戏每天一包烟两瓶酒就一定要禁止,懂得“延迟满足”的人也懂得自控力,有自控力的人即使有一些瘾也会权衡利弊,并将此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十分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工作。

  另一方面,在理解和执行“延迟满足”时也可能有一些误区,不过对于仍未意识到这一点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先尝试实践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反思可能更适合。这一点自己也仍在摸索学习中。

  最后,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需要意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且我们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确实有必要了解下逻辑学,有关逻辑学的资料大家可自行搜索参考相关资料,仅仅记住一些简单的结论并加以实践(我个人常用的相关性VS因果性),以及认识常见的误区并努力避免,足以有显著效果,不妨一试。国内的传统教育不知为何,居然对逻辑学这门超级实用和适合实践的学科如此不重视,而缺乏逻辑的现象普遍到几乎随处可见(或许本文中就有不少逻辑错误?),比如版面大多数讨论异地高考的帖子的跟帖,有些讨论非常开眼值得学习,而有些只是相互攻讦甚至无脑谩骂,无聊至极。我希望我们做家长的想一想:当自己的孩子看到做家长的自己在网上如此言语时,孩子会有何感想和反应?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奥数网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