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16-01-12 16:22:58 下载试卷 标签:学习 重要性
看到个帖,说学数学有什么用,连买菜都用不到!真是这样吗?回答说:虽然买菜时用不到,但它却可以决定你在哪里买菜!
近期咨询时看有些家长在愁,要期末考试了但孩子不在状态学不进去,说也不听,时不时振振有词说学习,那么该如何回复此类问题呢?简单谈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不管任何问题,是谁提出的,不妨尝试思考下反问下,换个思路和角度,没准儿会有不同发现。出现问题啥都不想就急于寻找答案未必总是高效,尤其是一些有着内在逻辑陷阱的问题,稍微多思考几步可能不攻自破。比如我曾被问到“学习有毛用啊”,我会淡定地回答:你说的没错,高中目前并不是义务教育阶段,觉得没用你是可以选择不去学校上课学习的,那么你会做什么?你想做的那些与又苦又累的学习无关的东西,有什么用处可创造什么价值?如果说喜欢玩游戏,那么我会向他指出,其实他并不懂游戏,想做职业玩家和解说也不是躺着就把钱赚了的轻松差事;迷艺人歌星并想成为他们,先照照镜子没事儿跳两段开嗓吼两句,能上中国好声音吗?想成为科比?能接受每天训练十个小时以上吗?如此等等。好吧,这些苦都吃不了,那到底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呢?不会什么都不做等着啃老吧,也可,那有老可啃让啃吗?只能怪自己不是王撕葱吧?
其次,一般来说,怀疑读书无用论的学生(社会中成人认为的读书无用论是另一个议题),往往是吃不了苦以及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表示怀疑,副作用也可能有消极抵抗,不听家长老师,沉溺网络游戏手机平板,追星,早恋等现象,那么不妨将标题中的问题拆分为两个意思基本等价的问题:
1、我可不想这么苦逼的学习,去学校简直花钱找罪受!
2、学习这么累,到底是为啥,考满分上清华北大有神马了不起?还不是有大学生给中学生打工?
也就是说,目前的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觉得不值得,这是缺乏“延迟满足”的表现。其实孩子在高中这个高压学习阶段相对单纯,可能想不到那么多高深的理论,长期被应试教育压得也一般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去理解这些理论(这一点大城市的孩子比乡下和农村娃就有优势),但是我们家长或许会被诘难,若家长无法说服孩子,孩子又如何能听话呢?因此孩子现阶段不懂的道理,我们家长得懂,而且更重要的是,尽量解释地让孩子明白,并且更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不善言辞和表达(做父亲的?),唠叨半天娃又不听还逆反犟嘴加冷战(对于母亲?),但自己不能带头表率起到负面作用,一边训斥娃别贪玩手机一边低头刷朋友圈,否则孩子只好耸耸肩“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说我,你说那些大道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之后摔门而去。
接着,再看看不太可能问标题中问题的学霸牛蛙和家长们,他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作用与意义的,然后总结下共同点,我的收获就是无论学习不错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基本上是有意无意中做到了“延迟满足”。
从这里可找到对“延迟满足”的一些解释: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类似地,孩子不爱学习,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沉溺于其他廉价而无益的刺激,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延迟满足”的意识,这也是幼稚不成熟的一种表现,仅仅根据自身生物性的本能和直觉感觉来行事,自觉不自觉地趋“甜”避“苦”。家长尽早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所在并有所行动,孩子最晚在大学毕业时明白这一点,我认为不算晚。不难发现,像北京这样大城市的孩子早熟早慧的多,时不时可遇到一些低龄且优秀的学生。
上文提到的廉价而无益的刺激,正是“延迟满足”的最大敌人。游戏为何容易让孩子沉迷的一个原因,是自己的付出能较快得到回报,尤其手机游戏,目前各类流行的手游往往玩一局时间短且见效快,比如愤怒的小鸟,一分钟都可以来一局并看到星星评价。然而一个学期学一门课,还专门需要期中期末考试来检验下学习效果,学了未必都会,会的未必都考,考了还未必全对等,付出和收获的周期较长。
类似地,抽烟喝酒在一些有瘾的成人身上若把持不当,同样会毁自己毁家人。较真地说,这里的廉价而无益是相对而言,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爱玩游戏每天一包烟两瓶酒就一定要禁止,懂得“延迟满足”的人也懂得自控力,有自控力的人即使有一些瘾也会权衡利弊,并将此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十分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工作。
另一方面,在理解和执行“延迟满足”时也可能有一些误区,不过对于仍未意识到这一点的家长和孩子来说,先尝试实践再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反思可能更适合。这一点自己也仍在摸索学习中。
最后,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需要意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且我们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确实有必要了解下逻辑学,有关逻辑学的资料大家可自行搜索参考相关资料,仅仅记住一些简单的结论并加以实践(我个人常用的相关性VS因果性),以及认识常见的误区并努力避免,足以有显著效果,不妨一试。国内的传统教育不知为何,居然对逻辑学这门超级实用和适合实践的学科如此不重视,而缺乏逻辑的现象普遍到几乎随处可见(或许本文中就有不少逻辑错误?),比如版面大多数讨论异地高考的帖子的跟帖,有些讨论非常开眼值得学习,而有些只是相互攻讦甚至无脑谩骂,无聊至极。我希望我们做家长的想一想:当自己的孩子看到做家长的自己在网上如此言语时,孩子会有何感想和反应?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奥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