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16-01-21 10:17:24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 特长生
现在,似乎是个孩子就得学点特长,而且往往还不止一种,多数是“多才多艺”。
有个5岁半的小女孩,已经学了半年古筝,要考古筝二级,同时还“兼修”电子琴、民族舞,小小年纪已经成为特长“专业户”;
一个9岁的孩子已经学习电子琴4年,要考电子琴6级,还同时学习拉丁舞、儿童画。
学这么多特长,究竟所为何学?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家长们的感慨
“花钱学习声乐、舞蹈,就是想让孩子有一技之长,以后升学可以增加机会,文化课成绩不好,可以考虑走艺术特长生,对文化课成绩要求不是很高。”
“学特长已经是大潮流大趋势,别人家孩子都有特长,我家孩子没有个一技之长,以后实在没有竞争力啊。”
“以后孩子的简历上,只写会弹钢琴和写钢琴九级或者全国、全市比赛第一名,能一样吗?即便这些特长不能当敲门砖,但也会给孩子未来的简历增点亮色吧!”
虽说现在中高考特长加分政策已经逐步取消,但事实上,家长们依旧热情不减,与此同时,与特长热一起的,就是考级热、考证热、比赛热。
除了这类功利性的出发点,还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学特长,纯粹是自身“红眼病”的表现。
“顶尖的专业老师”“十级的水平”“经常到国外比赛”“弹琴时漂亮的手型”……所有这些都是家长在跟别人进行比较时可以炫耀的资本。
一旦染上这种病,家长就会对自己孩子失去理性的判断,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武装到了牙齿”,而自己家孩子“还在裸奔”。
学了一门技术
恨了一门艺术
问题是,家长们投入了这么多的精力和财力,孩子们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汗水,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很多孩子好不容易考到很高的级别,可是一旦“功利”目标达成,就再也不愿拿起;甚至有的孩子在学了多年的钢琴之后,一辈子再也不愿意碰钢琴。
原因很简单——孩子不快乐!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最后的结果去的,所以也就谈不上真正的享受过程,特长本身并没有给孩子带来精神世界的愉悦、快乐与富足。
比如,单单只是机械地学习钢琴“技能”,孩子很难真正从学习中理解到音乐的美,很难感受到音乐本身带给生活以及自身气质的提高。
相反,很多孩子会因为这种无聊的学习而排斥原本喜欢的音乐。很多孩子最终学到的,就是一点知识,或者是一点技能,而这些最终能用到的也很少。
学习特长对专业成绩的过分追求,其本质也是一种应试思维的泛滥。而这,显然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也不是特长教育的本质。
家长们应该要反思的是:我让孩子学的,到底是艺术还是技术?学特长,真的就只是为了一技之长?
如何让孩子真正享受学习特长的乐趣?
有个妈妈是这样做的:
女儿小时候,很想让她学钢琴,但不是买来钢琴让她学,而是用了个小小的“计谋”。
当时有个朋友的女儿钢琴弹得非常好,带女儿去她家玩,请她弹琴给女儿听。
听了几次,女儿终于忍不住了:“妈妈,我们也买个钢琴吧!”
我说:“钢琴很贵啊!”
她说:“可是我真的很想要钢琴。”
我又说:“弹钢琴很苦的,你问问姐姐有多苦?每个星期都要弹,还要到老师那里去学琴。”
女儿面露难色放弃了。
但过了几天,她又忍不住了:“我真的很想要钢琴。”
在女儿的一再恳求下,才买了钢琴。因为是她自己提出来要弹的,所以她学琴的整个过程中,从来没有费过心。
这是一位很聪明的妈妈,她懂得激发女儿的兴趣,引导女儿自己做出选择、确立目标,并最终自动自发、用行动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想让你的孩子学某项特长
记得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1、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项目的选择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如果能配合孩子的天赋潜能当然更好。
但如果孩子确实不具备这个天赋,也没关系,告诉孩子,只要他喜欢,能学到什么程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此多了一个可以寄托的兴趣和爱好。
2、让孩子事先有体验和感受
你可以带孩子多去现场做一些体验和试听,和老师、以及学习这个特长的其他孩子做一些交流,让孩子不仅看到这项特长外在的美好。
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这项特长可能会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压力有所认知,做到苦乐心中皆有数。
3、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一定要包括这些:
比如上课的时间和频率、练习的时间和频率、需要坚持的年限(通常需要坚持到至少初三)、每次进步一点点的自我要求,以及碰到困难怎么办的心理准备。
至于考级考证比赛之类,大可不必强求,孩子享受了过程、做好了过程,结果自然不会差,顺其自然,顺便考考也无妨。
总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提升孩子的内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最终让孩子拥有更高品质、更丰满幸福的人生,才是学习一切特长的根本所在。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奥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