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2016-03-17 10:37:38 下载试卷 标签:分层教育 教育理念
我们虽一直在贯彻落实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但却未能做到因材施教。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正是因为这一现象的严重性,我们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要求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都能够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分层教学意见全面铺开实施期间,很多老师感到很困惑。第一,虽然每个班都有几个尖子生,但是大多学生基础相当,很难分层;第二,即使分层教学,各组之间互相干扰,效果不好;第三,学生分层后,优等生越来越好,学困生将会失去积极性,导致破罐子破摔,效果不理想;以上问题客观存在,那么如何解决以让老师们在分层教学的课堂上游刃有余,现做以下讨论。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每个班的学生一定能够分出层次。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对学生分层就不能那么死板,不能一味的根据学生成绩去分层,考试成绩存在偶然性,仅仅根据成绩分层是不合理的。除了学习成绩,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智力因素。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差、接受程度慢是跟其本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智力相关的。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我们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跃进层),该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自主学习能力强,成绩优秀;B组(发展层),该层基础一般,智力也一般,学生比较自觉,认真踏实,有一定上进心,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组(提高层),该层基础、智力均较差,学生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只有分好层,我们才能为下一步的分层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其次,分层之后,各组之间是否存在干扰,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干扰是一定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消除组与组之间的干扰。第一,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好分层备课,明确ABC各组在本节课的不同目标及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而浪费时间,学生在课堂上也才能够明白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从而高效完成自己的任务;第二,排除组间干扰的重中之重是老师一定要备好分层授课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要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在共性指导阶段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组学生都积极参与,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将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有了这样充足的分层准备工作,分层教学的课堂一定是非常有序的,各组之间一定是不会互相干扰的。
第三,我们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好学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得消”。有些老师反映分层后优等生课堂上越加积极,学困生反而越加低沉。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老师的责任。首先,我们可以给每个组起一个很悦耳、响亮、很有感召力和鼓舞性的名称,比如,勇敢队,不败队,阳光队等,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设计,让各组之间互相赛起来进行学习,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不会存在学困生低沉的现象;第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做好分层评价,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对于A组的学生我们要给予严格性评价,对于B组学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给予赏识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我们分层教学的目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教学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分层教学更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如性格,习惯,智力,家庭背景等差异的存在,要求我们在分层教学中要了解与掌握这些差异,做好“因材施教”,讲究“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才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才能健康地成长,做到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奥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