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25 11:31:16 下载试卷 标签:北京小升初 经验交流
这几天,孩子正在参加中学的入学教育活动。学校组织了很有意义的典礼,我可以想象到,孩子从老师手里接过录取通知书时,心情必然是激动和骄傲的。
幼升小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因为没找对可靠的关系,没能进入理想的小学就读。出差中的我,焦急,气恼。最后不得不选择片区内小学。小学以前是社区小学,我娃上学那年被一所相对好的中学合并,成为该中学的小学部。学校管理理念上有所提高。这也多少给了我点安慰,既来之,则安之。孩子很快的适应了小学生活。我是一心想着孩子在小升初时择校,所以外面各种课外班没少上。英语从学前就开始了,奥数是二年级寒假之后开始介入。到了五年级,发现语文是短板,从五下开始课外学语文。
在我看来,小升初是个持久战。六年级那只是后面的冲刺阶段。如果希望孩子择好校,基本从三年级就要开始关注小升初的各种信息。四年级就是战役打响的时候了。儿子很普通,和大多数小孩一样,不算资质聪慧,但也不是那种怎么学也不开窍的。跟着机构,风里来,雨里去的学了好几年。结果是奥数上着高端班,但杯赛成绩一直不理想,总是徘徊在二等奖的边缘,成了万年老三。中间有想过放弃,真心觉得大人孩子都辛苦,效果还一般。每次想放弃的时候,又会不甘心,花费了这么些财力物力不说,就是精力都搭进去这么多。一旦丢了,再捡就更难。现在回头看看,坚持是对的,不一定要追求多高的成绩,但坚持是种态度。给孩子制定个能够实现的目标,心平气和的学下来就好。学了,不放弃,就有收获。
儿子是比较调皮的性格,一二年级时,常常因为纪律问题被批评。好在成绩一直不错,我们也一直引导。到了三年级时,改观不少,评上了好儿童。这给我多了份启示,就是不做落后的家长。学校、老师布置的各种活动作业,尽量配合完成。成绩保持住,引导孩子和同学和睦相处,还是有机会获得校内荣誉的。四年级顺利评为区三好,五年级很可惜,一票之差没能选上。我和孩子都有点遗憾,分析了原因,名额少(一个班级只有三个),还有其他的客观原因外,儿子的不足也不能忽视。不好的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六年级又评上区三好时,大大的表扬了儿子一番。有不足不怕,努力修正。不修剪的小苗长不成参天大树。
因为很要好的朋友家孩子,前几年特长生进了所很好的学校。我一直没放弃特长择校这条路。三年级时,孩子参加了学校的管乐团,开始学习木管乐器。孩子开始很喜欢,可过了新鲜劲儿,就开始犯懒,能少吹就少吹,能不练就不练。我坚持找了小课老师,不学也得学,出点成绩时,孩子就不抵触了。其实,很多学特长的孩子,都是家长监督着才没放弃。虽然,最后因为小升初的政策变化,特长渠道招生越来越难,我们最终放弃了特长择校这条路。但乐器还是坚持着学习,没有放弃。在小学毕业典礼那天,孩子拿到区艺术节一等奖的证书时,相信孩子收获更多的是坚持的可贵。
孩子校内成绩全优,体育不错,也有些校内荣誉,但各种杯赛成绩很一般。所以,在六年级时,我们制定的小升初目标就是不出区。但尽量要考到八十中或者人朝。在十月份,参加了XES的杯赛,成绩还是满意的,英语一等奖,语文二等奖,数学三等奖,综合二等奖。也就是因为这个成绩,有幸参加了某个名校的选拔。我们是抱着做分母的心态参加考试的,毕竟孩子奥数不见长,牛娃却扎堆。孩子考的很放松,我们也就当这件事情过去了。一如既往的关注着朝阳学校的各种信息。在寒假,那么恶略的天气状况下,全程参加了八十中的开放日活动。期间还放弃了直升校的管乐团排练。在新年的第一个月月底,突然接到了之前考试过学校的电话!当时的感觉就是骗子电话,一定是假的。直到后来看群里,论坛里都是相关消息,才感觉我娃被“馅饼”砸中了。几天的激动过后,各种担心接踵而来。能不能跨区?最后决定,朝阳的学校继续关注,如果有意外,还可以上朝阳的好学校。所以后续朝阳学校的公开讲座和开放日参观活动都是一个没落。充分了解了朝阳两个目标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三月份,参加了其中一所学校的考试,后续也接到面试通知。面试时,孩子很紧张,回答的中规中矩。在这期间,还接到北达网报后的考试电话。整个三月,四月就是各种消息飞来飞去,但之前的馅饼没有后续了……。五月,朝阳网报前,是我最焦躁,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孩子很想上的学校一直没动静,而朝阳的三所很好的学校都给了我消息。我们是不是要冒险呢,我一直在纠结。后来,听从了孩子爸爸和孩子的意见,放弃了所有的朝阳学校,网报时,一个志愿都没有填写。最终,等来了想上学校的电话,心终于落回肚子里了。现在想想,这也是种坚持吧。
回顾小升初之路,有茫然,有努力。有惆怅,有惊喜。有动摇,有坚持。当然也有运气。我们一直和娃说,能进了这所优秀的学校,有好的运气,毕竟周围也有很棒的孩子没能如愿进来。但不能说就是完全凭运气,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这几年的踏实学习,没有一颗上进的心,再有运气,也会擦肩而过。所以,即将开始的中学生活一样要努力,要积极面对。让好运一直不舍的走远。
谨此纪念我儿的小升初历程。
本文属家长帮北京站家长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家长帮小编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家长帮论坛 作者:雨石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