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25 15:09:03 下载试卷 标签:心理 遗传 启蒙教育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和社会环境通过相互作用,以文化上可接受的方式塑造了认知。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运用已用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它是一种准备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启发、学习后未来就能独立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因此,他强调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解释、证明和言辞的提示来指导儿童的学习,仔细地把他们的努力与每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相匹配,从而把最近发展区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超常儿童比同龄儿童具有更加高度发展的智力或认知能力。他们思维灵活、知识广博。因此,在实际教育中,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远远地高于同龄的儿童。而且,在潜在的发展水平上,超常儿童比普通儿童也具有更大空间,即具有更大“最近发展区”。认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不同智力水平的群体其可塑性是不同的。对于低智商组,他们不仅智力的遗传特征较差,而且通常他们在环境或学习过程中要受益更少,即可塑性也相对较差。而对于高智商组,他们不仅智力的遗传特征较好,而且通常他们在环境或学习过程中也获得更多的益处,即可塑性也相对较大。这表明,在实际的教育中,超常儿童会从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即超常儿童比普通儿童不仅具有更高的现有发展水平,而且具有更大“最近发展区”。这在客观上要求,对于超常儿童的教育既要考虑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其“最近发展区”。只有教育者提供了一种与儿童最近发展区匹配的教育环境,才能实现将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现时的发展水平。
人类的生理、心理与行为存在着普遍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生理、心理与行为上的表现又是迥然不同的,即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实际上,个体差异是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一个基本特征。大量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在遗传、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的表现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着遗传上差异。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行为上的差别很容易被人们发现。那么,他们这种差异是否来自遗传上的差异呢?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智力水平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基因因素或遗传因素。通过分子遗传方法,有研究者发现,人类的第6条染色体上IGF2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2)基因可能与个体的智力水平有关。使用正电子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技术,研究者发现,个体在完成信息加工任务时,高智商的被试比低智商的被试表现出较低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率(Glucose metabolic rates, GMR)和更低水平和更集中的皮层激活时空模式。即大脑工作更有效。
其次,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在认知能力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从基本的信息加工能力到复杂的思维活动,超常儿童的表现均优于普通儿童。例如,超常儿童比普通儿童具有更快的基本的信息加工速度,更有效率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他们的思维方式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思维的过程也更活跃、高效,思维的产品也更具有创造性。
第三,超常儿童在个性特点上与普通儿童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由于超常儿童认知能力或某种能力的高度发展,使得他们的认知能力要远远高于同龄的儿童,但是,由于生理年龄的制约,又使得他们在社会性的发展上则与同龄儿童相近。认知能力与社会性的发展不同步造成超常儿童不同普通儿童的个性特点。例如,对事物充满好奇、兴趣广泛、具有审美情趣,而且喜欢提问题。自信而自立。性格坦率而又敏感等。
最后,超常儿童的行为表现也与普通儿童存在着较显著的不同。超常儿童的能力和个性特点直接表现在他们对外在行为上。例如,语言流畅,词汇量大,具有较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速度快且效率高,学业成绩优异。喜欢和比自己大的人交朋友。
人类的个体差异是基于生理或遗传特征基础上,从特定的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教育必须要尊重人类的个体的差异,特别是遗传、能力和个性的特点。而教育过程和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实现也必须以个性差异性为基础。超常儿童在遗传、能力和个性上的特点要求具有适合其发展特点教育,以实现其身心顺利的发展。
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已走过二十余年的历程,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教育现状和发展的超常儿童教育理论,并建立了一套从幼儿到大学较完整的超常儿童教育体系。但是,在教育理论界或教育主管部门中,学者或教育管理者仍然对超常儿童存在着分歧和误解。而社会上各种赢利性教育机构,抓住中国父母普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需要,也提出了种所谓“天才”教育方法,以实现商业上暴利。这更加深了一些教育理论界的学者和教育管理者对超常儿童教育分歧和误解,也使得社会大众对超常儿童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这与世界各国纷纷立法来进一步加强超常儿童教育的趋势是很不一致的。因此,为了澄清理念,本文将重新对超常儿童教育的基础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探讨。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