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1 14:23:51 下载试卷 标签:超常儿童 超常教育 常见问题
下面就超常儿童的自我中心问题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心理辅导方式。
一、超常儿童自我中心的现象呈现
情景一:食堂里两个同学僵持不下,原来,张同学买好饭菜转身时被其他同学一挤, 不小心把汤泼到了李同学身上,李同学立马要求他道歉,本来一句“对不起”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张同学坚持为自己辩解,拒不承认是自己的过错,双方僵持不下……
情景二:宿舍里,宿舍全体成员正在讨论如何开好迎新联欢晚会,只见周同学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或者就摆手示意同学别插话,或者就与他人争辩,争得面红耳赤,非要他人接受他个人的意见。
情景三:教室里,因为宿舍内务扣分,班主任在了解情况后把那天值日的陆同学和另一位同学找了过来。陆同学找了好多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只是一个劲地埋怨另外一名值日生没有尽到责任。[1]
二、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透析这些超常儿童,因为各种光环加在他们身上,个人表现欲大于集体荣誉感,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其心理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
2.好表现自己,好大喜功。
3.自己永远是对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的。
4.同学有困难,不肯主动伸出手,缺乏同情心。
三、自我中心的心理成因超常儿童的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 实际上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偏差, 而这些超常儿童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又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
1.父母宠爱,加上超常儿童天资聪颖,缺点往往被家长忽略,在鲜花和掌声中无意识地使其形成了骄纵的性格,失却了自我———自我中心、目空一切的心理就这样滋生了。
2.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对孩子思想行为中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宽囿之至,导致放任自流。父母重智轻德,唯学习成绩是问,待人处世方面教育甚少,使得这些儿童说话、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父母双方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有些超常儿童的父母因为期望值很高,当其犯了错误以后,一方家长对孩子一顿谩骂,而另一方家长则在一旁袒护孩子,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
四、自我中心心理的辅导
1.教师和父母合作,让父母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把学生的一些表现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沟通,在育人的目标上达成一致,即要成才,先做人。
2.随着学生的日渐长大,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尽量理解他、尊重他,做一个能与学生平等沟通的良师益友,肯定他们的长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对其心理辅导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帮助孩子们进行分析,让他们懂得:交往是平等互利的。若违背此原则,总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办事,会使人感到你刁蛮任性,不愿意与你交往。(2)让他们懂得一些待人处世的原则:放低自己,提高别人;引导他们阅读一些待人处世的书籍,讲一些有杰出贡献的人的待人处世的方式方法。(3)鼓励他们热心帮助同学。
(第二阶段)(4)学会换位思考:在与同学交往中遇到麻烦时,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要是我是他,我会怎么做,这样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5)学会“倾听”,在集体活动中,要做个忠诚的听众,允许别人发言,大家一起讨论。
(第三阶段)(6)学会每日反思,通过日记、周记等让这些自我中心的超常儿童在自觉的反思中不断自律,提升自己。(7)老师、家长既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又要让他们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
五、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几个注意点:
1.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是班主任,心理调节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要注意时间的超前性、即时性、延续性。
(1)超前性班主任必须把握好超常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轨迹,在心理问题出现以前,班主任就要悉心观察,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
(2)即时性当问题不可避免或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出现时,班主任应当凭敏锐的判断力,高效、公平、公正地进行处理。
(3)延续性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才能完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反复,做大量艰苦工作才能见效,对于超常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更是如此。
2.心理辅导工作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超常儿童较敏感,在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的时候,要尽量面对面地交谈,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切忌在公共场合批评、训斥,这样做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帮他们改正了不足之处。总之,由于超常儿童的特殊性,在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根据他们的独特个性和最主要的心理问题,进行具体的心理辅导。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奥数网 作者:奥数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