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真题 > 语文天天练 > 正文
2013-10-29 13:10:48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语文
北京奥数网讯 文言文的学习是每个孩子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成婧老师总结孩子们小学当中经常用到的文言文,并且做了详细的解释。
到了五年级,文言文学习将会带领孩子们进入语文课本里的一片新天地,但大部分孩子在这样一块新天地里却倍感 痛苦。
因为枯燥,所以讨厌;因为不懂,所以害怕。
到六年级,文言文则就是更为重要的内容了。
到初中,在语文四大块(基础、阅读、作文、文言文)中,文言文占据近四分之一的比重。
高考时,文言文同样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我们经常给孩子读、背的古诗文有许多就相当于文言文。这样说来,孩子接触文言文就更早了,有的在幼儿园就已经接触了。
可以说,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对文言文的学习,但缺少可行的计划和切实的行动,缺乏对孩子文言文兴趣的培养与技巧的点拨。
暑假里,穿梭于各大服务中心听课期间,有好些家长咨询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有一个家长甚至吐露:“我对文言文相对要更重视一些,但同样缺少力度。虽然我 曾经与孩子一起背诵过许多唐诗宋词,还有半部《老子》,但对孩子的文言文学习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和长远的计划。所以,她在这次期中考(学科竞赛)中就吃了大 亏。其中文言文(14分)就扣掉4分。一下子与优秀的孩子差距拉大。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也为我们家长敲响了警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家长就有必要对孩子 的文言文学习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弥补和强化。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相关推荐: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