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真题 > 语文天天练 > 正文
2013-10-29 13:36:22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语文
北京奥数网讯 文言文的学习是每个孩子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成婧老师总结孩子们小学当中经常用到的文言文,并且做了详细的解释。
到了五年级,文言文学习将会带领孩子们进入语文课本里的一片新天地,但大部分孩子在这样一块新天地里却倍感 痛苦。
因为枯燥,所以讨厌;因为不懂,所以害怕。
到六年级,文言文则就是更为重要的内容了。
到初中,在语文四大块(基础、阅读、作文、文言文)中,文言文占据近四分之一的比重。
高考时,文言文同样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我们经常给孩子读、背的古诗文有许多就相当于文言文。这样说来,孩子接触文言文就更早了,有的在幼儿园就已经接触了。
可以说,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对文言文的学习,但缺少可行的计划和切实的行动,缺乏对孩子文言文兴趣的培养与技巧的点拨。
暑假里,穿梭于各大服务中心听课期间,有好些家长咨询文言文学习的方法,有一个家长甚至吐露:“我对文言文相对要更重视一些,但同样缺少力度。虽然我 曾经与孩子一起背诵过许多唐诗宋词,还有半部《老子》,但对孩子的文言文学习也没有具体的要求和长远的计划。所以,她在这次期中考(学科竞赛)中就吃了大 亏。其中文言文(14分)就扣掉4分。一下子与优秀的孩子差距拉大。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也为我们家长敲响了警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家长就有必要对孩子 的文言文学习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弥补和强化。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所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的人。
9.曰:说。
10.食:食用,此可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句子翻译】
1.仕于南方:在南方做官。
2.席上啖菱,并壳入口: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相关推荐: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