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4 11:13:46 下载试卷 标签:北京小升初 西城改革
2015年在“全国看北京,北京看西城”的教改关注焦点下,北京西城区近日推出新的学区划分及小升初招录制度,受到了部分学生家长的质疑:以公平为目标的教改,是否在制造更多的不公平。公共政策制订者与公共政策承受个体之间的矛盾,在教育这个至关重要的节点上发生了碰撞。
连续几日,北京市西城区教委门口挤满了数十名家长。他们多数是月坛学区学生的家长,高举的自制标语上写着:“月坛学区要公平、公开、公正”。胡静兰(化名)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一轮教改正使得“月坛片区成为全西城最差学区”。
在全国平衡教育资源的大范围改革中,北京市西城区尤为引人注目。由于历史传播和地理环境等原因,这里聚集了几所全国首屈一指、名声赫赫的优秀中学,北京市高考理科均分前十名中,西城占了四所,文科前十名中,西城有五所,高分段率、一本率、二本率、三本率均列北京市第一。这不只使西城区的中小学成为北京学生的“择校”一线,同时也使这一地区的学区房价格年年攀升。
在教改“全国看北京,北京看西城”的关注形势下,北京西城区如何从制度设计上打破择校困局,也必将成为其他地区比照的标杆。然而,5月中旬新的小学升初中(以下简称“小升初”)的方案甫一推出,便在家长和学生们中遇到了巨大反弹。不少家长表示:新的学区划分和“小升初”制度,正使得自己所在的学区成为“最差学区”;新的教改方案,并没有让他们看到公平之处,不是“改革”,而是“革命”。
【“牛校”该给谁】
家长们纷纷感到被划进了“最差学区”,原因之一,是认为本来应该划分在本学区的“牛校”,在新的划分中,成了“别人的学校”。
简单来说,从去年开始的北京西城教改,依照“教育均衡、就近入学”的原则,将全区15个街道划分为11个学区,保证每个学区至少8所中学,“小升初”一律不得跨学区升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优质学校扩大成立教育集团,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学生混合编班、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均衡。二是在“小升初”环节,将传统“牛校”的学位分拆,除接收学校所在学区学生外,也将接收相当比例的外学区学生。
在此轮改革政策中,学区内原有的中学被称为属地校,而可以跨学区招录的“牛校”被称为“调配校”,前者接收本地70%的学生,后者接收30%的学生。
比如:北京第四中学作为什刹海学区的属地校之一,除了接收本学区的学生外,还作为调配校接收其余5个西城学区的学生;而地处月坛的北京第八中学,因为高中部位于金融街学区,被划为后者的属地校,同时作为另外5个学区的调配校,但月坛学区的小学生,按规定没有资格升入八中。
这种安排,一来使得“牛校”在所在学区的招生名额减少,二来,使得这些“牛校”成为其他学区学生抢夺的重点,因而更令人感到稀缺。
在这些争论中,月坛地区家成为对此次教改最为不满的群体之一。
“为什么八中在我们学区,我们却没有资格上这所中学,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胡静兰的女儿今年上5年级。当年,她为了女儿能够升入一所优质中学,搬到了西城区,这次突然而至的学区调整,无疑是对全家生活的一个重大打击。
在她看来,没有北京八中的月坛学区,已经没有重点学校可供普通学生选择。“虽然还有推优、特长生,但比例非常小,标准也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只能等着电脑派位。”她说,“这意味着,不管我们怎么努力,也进不了一所优秀的中学。”
这种判断在其他学区也存在。“大栅栏—椿树—天桥”学区和“新街口”学区的家长,也认为自己学区成为西城最差学区。“承担调配功能的牛校,机会太少,判断的依据只有属地校的水平。”一位家长说。
家长们感到不公平的还有,在公布政策时,并没有公布学区划分的依据,也没有公布各个学校的招生名额,但政策公布后马上就要求家长填报升学意愿。一位家长表示:“我们觉得被突如其来的政策绑架了。”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奥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