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重点中学 > 海淀区 > 北达资源 > 文章列表 > 正文
2016-04-29 17:33:44 下载试卷 标签:北达资源 教学理念
在这门课程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一个人的性格,健康孩子的心态是张继达最希望看到的。“有很多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一遇到困难会有很多极端的做法甚至想不开就要自杀,或者性格孤僻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但生命可贵,每一天都很宝贵,如果孩子们有了与自然生灵深入接触的经历,懂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内心和性格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很多从北达资源中学毕业了的学生依旧对学校的博物课程念念不忘。每年,会有不少已经在北大附中读高中、读大学,甚至毕业的学生会返回学校参加寒暑假的博物课程。
曾经在北大附中任教的韩冬老师中学毕业于北大附中,中学阶段时他就迷恋学校的博物课,后来又回到北大附中工作,参与博物课程建设。曾经的北大附中学生,现在的老师,终身从事博物课和环境保护工作。
2014年“自然向导科普传播中心”成立,这个公益组织在于向全社会整合培训自然教育师资队伍,进行自然教育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培训。
这些正是博物选修课建设者们所想所为,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从事环境保护这项工作,至少能作为他们的终身兴趣和爱好。
重塑课程体系和教学
近7年的实践,随着博物选修课的开展,其引领和辐射作用越来越明显,北达资源中学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2014年,一门新型综合性实践课程——“三维空间”选修课诞生了。
将学生野外考察活动固化,最终发展为课程,这是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团队最终想达成的目的。
图为在“三维空间”课堂上学生们处理化石
“三维空间”参考博物课模式建设,兼具体验性和选择性,不拘泥于博物选修课寒暑假时间限制,课程更加常规化的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开展,形成以学生体验学习、自主完成课题研究,学会人与人友好共处,人与社会和平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校本课程。
“三维”是指学生、教师和社会(家长与志愿者)三个维度,三者共同参与协作达到预设目标。这个空间在三个大方面提供了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组织结构和新的学习评价。
“三维空间”课程设计也很有意思:访古探幽、十三陵骑行、萌物设计、京味十足、探秘山野、探寻北京古渡口、胡同探秘、“手拉手”公益行、江南名人故居考察、自然之翼秦岭行十个项目。每个项目都列出了活动目的、考察计划、招生要求、安全预案等具体内容。课程以体验式学习、学习型组织为主要特征,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图为在“三维空间”课堂上学生们进行丝网印萌物设计
“好玩”的实践课背后师生们要做不少功课。从前期的老师踩点,学生报名,各项目组人员协调调整,到老师指导学生开题、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实践课才算真正开始。考察结束后大概一周时间是项目的总结阶段,各小组在项目组内进行汇报交流,由老师指导项目组成员评出了项目中的各个奖项,推举到全年级同学进行汇报。
“对课题成果的汇报,不是对其中某一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群体的整体评价”,邱青松介绍说,三维空间的课程不再是纸笔测试那种个人名次的评价,而是对群体协作精神和合作成果的整体评价,在这种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中,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平台,都得到了肯定,都是成功者。
但开设这样的实践课程对孩子常规的考试成绩是否会产生影响?这可能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张继达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博物课除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直接观察思考,正确使用相关工具技术,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正确的自然观和价值观。这也是终极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北达资源中学走出去的孩子一是见多识广,二是实践能力很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比如学生对一个课题的调研、报告能力都相当出众。我们给孩子种了种子,以后也能发出芽结出果。”
“三维空间”重塑了北达资源中学的课程体系,也正是北大资源中学教育理念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初中三年学习,孩子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健康体魄,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让孩子在初中阶段初步建立和培养自我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5年,博物选修课文集《自然之翼》的开篇序言,是张继达一篇题为《自然之翼与自然教育》的文章,他写道:有这样一批老师,他们希望引领学生投身到自然环境之中,在接触感悟自然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以上图片由北达资源中学提供)
注:文章来源于搜狐教育,版权归搜狐教育所有。
相关推荐:
北达资源校长张继达眼里的教育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搜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