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3 15:05:47 下载试卷 标签:北京家长头条
问题的关键在于,只要是结果,就一定是确定的,无非是好的结果和不好的结果而已。但现代化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挑战在于,我们现在和未来所面对的世界,将具有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如果学生不能从过程入手去思考、分析、研究问题,而只追求结果的话,当他们一旦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时,将会手足无措,陷入迷茫和恐惧之中。反之,如果学生不断养成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形成了批判性思维的话,当他们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时,至少他们心里不慌,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去解决问题。
4
孩子为什么不会疑问?
我认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李政道曾经很困惑的问:“我们中国的传统是做‘学问’,为什么你们老是在做‘学答’?”
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研究、质疑、发问。“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真正的学习都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自己的创造。
然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上课就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考试就是回答命题者的问题,我们不是在做“学问”,而是在做“学答”。
老师教书就是“教答题”,学生上学就是“学答题”,于是,学生的答题能力上去了,应试技巧上去了,但问题意识没有了,创造性也就没有了。
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问题停止了,就是思维停止了,思维停止了,创造力就死去了。
5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挖掘和引导这种本能。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就是“引出”或“导出”的意思。
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提问的习惯,提问的能力?
一个故事说的是197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拉比。拉比获奖后,有人向他请教说:“你如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呢?”
他说:“我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啊,全靠我妈妈。”
“那么,你妈妈是怎样培养你的呢?”
他说:“我妈妈没有怎么培养我,每天回家以后就问我一句话: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你问了一个什么样的好问题?从此以后我就养成了一个提问的习惯,所以我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大家不妨学学拉比的妈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自我提示法”——在孩子铅笔盒里放一些提示性的小纸条,如:“今天你提问了吗?”“我爱读书,我会思考,我敢提问。”“大胆提问我最棒!”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敢于提问是光荣、自豪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害羞的,相反,不敢提问题才会被人笑话的。
长此以往,就能让孩子变原来的“要我问”为“我要问”了。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家长帮 作者:高乐乐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