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3 14:54:37 下载试卷 标签:北京家长头条
噢,原来他比的对象又变了,已经不是小时候的伙伴,大学的同学了。可是,照这样比下去,又有谁是成功者呢?
当然,不可否认,既是比,就一定能比出在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的佼佼者。但是失败的也一定是大多数。如果以大部分的失败来烘托少数人一时的成功,这种“比”又怎么能说是一种成功的激励呢?
2.“比”使每个孩子彼此对立起来
比的对象是他人,超过他人是具体而明确的目标。用“和他人比”来激励学生,孩子自然会把同学当成对手,那么,处于同一水平的孩子们相互争斗也就在所难免了。
下面是刘应庭、朱桂云老师写的一个批试卷的场景:
老师在教室批发试卷,身边常挤满了小脑袋。当老师给一份试卷写了“100”时,“哇……”顿时,孩子们发出一片喝彩声,紧接着便争相传阅100分的试卷。一片赞叹声中,常有个别尖子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老师,他这题错了!”“老师,他这里也该扣一点分。”“哪儿?哪儿?……”一个个都凑过来。一看,原来是“东”字的“点”写得较长,有点像“捺”了。老师说:“哦,这该是写急了吧,他肯定会的。”孩子们却不放过:“老师,您不是说写字不规范就算错的吗?”无奈,老师只好把100分改成了99分。“真好,这下跟我并列了。”一个得99分的同学欢喜地说。
这就是“比”的结果,为了赶上、超过别人,不少孩子采用挑刺儿、找碴儿的办法使自己胜出,还有的孩子见到别人比自己强一点就浑身不舒畅。
“比”使每个孩子彼此对立起来,孩子们可能随时要承受来自同窗的伤害。尽管老师、父母也教导孩子们要团结、要相互合作,但在残酷的事实面前,所谓合作、团结只能是停留在口头上!
3.“比”扼杀的是自我的特征
用“比”来激励孩子,会使孩子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被“比”激发的不是上进,而是和人较劲。
上进是纵向的,是个人的、线上的比较。每往前走一点,每有一点长进,都可以让人对自己满意,它的动力不是想法设法超过别人,而是努力地实现自己,是一种自发的内动力。
和人较劲是横向的比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种比较之下,永远都不会快乐。也许还有人说,不比就没有动力。我们来看看,“比”的动力是什么呢?“比”的动力是“超过他人”。不如别人时,我们要“赶”;并驾齐驱时,我们要“超”,超过了之后呢?是否意味着动力枯竭呢?况且,你又怎么能超过所有,独霸第一呢?
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在一条道上的比,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并非经过努力就能成功。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和别人“比”扼杀的是自我的特征,其直接后果是使人们不再关注生命本体,而关注生命之外的东西,生命的创造性就这样被消耗掉了。而且,在它的驱使下,孩子们的发展是朝着一个相同目标发展,体现的是求同,而非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失去的是生命的色彩。
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情况,让孩子和别人比,是教育的误区。那样,不但家长会很累,孩子也会很累,而且还孩子养成模仿他人的习惯。还不如就事论事,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找原因,在此基础上寻找改进措施。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家长帮 作者:goslewwe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