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3 14:01:57 下载试卷 标签:2018北京小升初 小升初征文
2018年北京小升初征文季又来了,今年我们的主题是:无奋斗不青春,下面是参加活动的用户文章,欢迎大家查看!(注:本文由家长帮用户原创,禁止转载!)
【2018·无奋斗不青春】一名普通家长的几个真实感受
2018年5月,我和儿子共同走完了从小学到初中升学的整个过程。
北京的小学升初中,已经不是我们当年那种统一考试,全市排名的方式了,它变得十分复杂。去年7月刚刚进入这个环节的我,一度陷入混沌,完全摸不着头脑。
有很多家长聚集的论坛里,大家积极分享了各种具体的准备方法、操作方法、得与失等等,但是升学政策每年都在变,这几年变化尤其大,因此所谓的“他人的经验”和“专家的预测”,可能对后来者的帮助很有限,所以我就不再赘述。我想说一下自己的几个深刻体会。
第一个,天才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在各种升学的考试、面试活动中,见到了不同水平的孩子。可能大多数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不错,有的家长见到别的孩子很强大,会自我安慰,“他们不过是多上了几个课外班”,或者“他们用力过猛,上了大学就会后劲不足”。
这样的自我安慰,少数时候成立。但我们不能遮蔽自己的眼睛,不去看客观真实的世界。真实的情况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存在智商差异的。
影视剧里通常把高智商的人描写成情商很低,不修边幅,但这是常识的偏见。
《自然》杂志去年有一篇长文,写过严肃的学术界对天才的看法,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智商是天生的,可以遗传,并且智商在人的一生中比较稳定,不能通过刷题等办法提高;第二,智商是通用智能,智商高的人各项素质都很高,包括情商和体育。
这个结论,和我最近的观察十分吻合。比如论坛里家长们分享各自孩子的情况,常常见到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但各科成绩均衡优秀,竞赛获奖,还有一两项特长,并且参加过许多许多课外活动,演出,公益,见到孩子本人,也是风度翩翩,令人喜爱。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孩子四次参与“登珠穆朗玛”活动,虽然只到了山脚。还有一个孩子自学,靠看书裸考通过FCE,这都是令人乍舌的成绩。
你看,智商高的孩子,并不是每天赶着上各种课外班,然后拼命做题而已。所以承认个体差异,多认识一些孩子,我们会自然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大概在什么水平,进而调整他的学习强度,设立适合他的目标。
尤其是升学的时候,高估孩子,会不切实际地追求一流学校,做很多无用功,还焦虑得不行。低估孩子,当然更是不妙,是家长在偷懒。
第二,数学依然很重要。
大约二十年前,就有一种声音一直在矮化数学,著名的韩寒还说什么“学到初二就可以了”,影响了很多人。但真正从事教育的人,一直知道数学的重要性。
妖魔化aoshu的文章,通常是讲一两个悲惨的故事,然后得出结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应该被这样的文章影响,我们要看真正的科学研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有专项研究,一个长达45年的跟踪调查,我直接说结论:数学成绩是比智商测试更精准的“成才预测指标”。通过智商测试寻找天才儿童的方法并不精准,但数学可以做到。
我看到过不止一个家长,在小升初的过程中,遗憾没有让孩子学aoshu,因为他们发现,现在的学校还是再用aoshu成绩筛选孩子。
我想说的是,学校这样做是有道理的,长期从事教育的人凭长期经验,就可以发现数学成绩好的孩子,未来更容易有成就。所以无论社会上的风怎么刮,未来数学依然会很重要。
现代世界和未来世界,依然处处需要用到逻辑和数学。
当然我想另外强调一下,数学好的人很厉害,是就全体人类平均而言的,不能推出“数学好的人统统都厉害”和“数学不好就不厉害”这样的论点。
第三,孩子是折腾不坏的,但也很难折腾好。
如果有了第一和第二点认识,大概我们会选择用aoshu来折腾折腾孩子。有的人痛苦地成功了,有的人痛苦地失败了。这两种情况都比“逃避折腾”好一点。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家长帮 作者:这不是个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