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3 14:01:57 下载试卷 标签:2018北京小升初 小升初征文
有一句话很毒舌,说“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折腾成功的孩子,一脚踏入了数学花园,他们开始欣赏数学的美妙,还有智商上的成就感。
折腾不成功,我特别想对这些家长说一下,除了极少数偏才,初等aoshu对普通孩子而言,是至少可以入门的。用对方法和足够的时间,加上家长的耐心,aoshu不像他们鼓吹的那样,是孩子不堪重负的噩梦。
我们家的孩子是普通孩子,他晚熟到什么程度呢,三年级的时候还是一条梦虫,很多字都是反着写的,数学应用题看几遍也不明白在说个啥。我的办法叫做“每天多学半小时”,从趣味漫画开始,很多数学和科学漫画书,是入门的好帮手,比如我们当年反复看的一套书《幻想数学大战》,都已经翻烂了,孩子还看得兴趣盎然。然后就是给他找一些科普故事,接下来遍访名师,找一位温和幽默的老师,这很关键,至少孩子不会被吓唬住。网络上还有很多经典的数学课程,趣味题目,只要家长用心,一定能找到“点燃”孩子的数学思维的那根火柴。
孩子折腾不坏,他们皮实着呢,尽管去尝试。突然有一天他开窍,那个“灵光乍现的时刻”是非常令人喜悦的。
但要说孩子折腾不坏,其实他们也很难折腾好,因为教育的确和玄学一样,摸不着看不见,也没有一定之规。但我们至少应该要去试试。
我的建议是,早点开始,然后慢慢来,这样比较“快”。
第四个体会,在关键时的科学决策。
我有一个不太理解的问题,很多人在小问题上特别纠结,比如小孩子哭了是立刻抱起来,还是延迟满足。比如能不能吃肯德基,比如看书的时候能不能听音乐。好像做错了一点就会毁终身。遇到更大一点的问题,上什么中学,他们居然随遇而安起来,还说什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猜有的家长是觉得无论在哪里上学,都有好有坏。这不能说是错的,但多少有点和稀泥。论坛里有位家长留言说,家长是孩子的下限,而孩子是自己的上限。我很认同这个说法。
关键的时候,孩子迈出的步伐,值得家长们认真对待。比如选择什么样的升学路径,未来选择什么职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等等,不在这种时候做功课,而是每天纠结是否吃了转基因食品,是挺奇怪的思维。
至于小升初的决策,首先我们可以做的是扩充选项。既然有复杂的升学体系,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争取到更多选项。
其次,孩子一般不能从长远考虑,家长应该替他考虑这个问题。学校风格如何,交通每天需要多长时间,学习的竞争程度是孩子的承受范围吗,顺利的话三年以后是什么情形,不顺利的话又是什么情形,等等。
还有一点,如果决策中最坏的情况发生,也要保证孩子能接受,从心理上要给他这样的准备。
最后一个体会,也是最强烈的感受,整个小升初的过程,是剧场效应的最显著表象。
剧场效应,指的是剧场里大家本来坐着看戏,有人站起来,接着另一个人也站起来,最后只好大家都站着。又有人站到了椅子上,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都站在椅子上才能看见。和坐着的时候相比,这会儿谁也没有优势,谁都更加不舒服,但是谁都是制造混乱的参与者。
有人说这是监管者的责任,其实监管者每推出一项治理失序的措施,又带来其他的不公平。它是个复杂难解的社会学问题。
至少我现在没有看到一篇文章,指出了真正的解决之道,也许只有到系统完全崩溃的时候,这个效应才会完全消失。
作为家长对教育制度不满,也有人身体力行抗争的。以前送到国际学校好像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现在的国际学校压力也一点不小。也有比如“一土学校”这样的先行者,我很敬佩他们,但我有个预测,最后他们还是会被剧场效应裹挟进来的,因为它也在社会生态系统之中。
以上,都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北京小学生家长的真实感受,有不成熟的或者不恰当的观点,欢迎理性探讨。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家长帮 作者:这不是个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