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3 14:00:59 下载试卷 标签:小升初征文 小升初经验
幼升小
现在想起来六年前已经遥远的日子,孩子一个人走进小学校的教学楼,独自去面试的场景,依然那么清晰。那个小不点那么小,好像还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自己去面对一次重要的面试,她未来人生中诸多重要面试的开始。
当时,对XSC毫无概念。幼儿园的隔壁就有一所小学校,校门外有各种奖牌和宣传画,家长们也说很不错。该上小学了,同班的同学去哪里上学的都有,我们选择了稍远的另一所学校,凭借的只是朴素的直觉,一位同事曾经说那所学校听名字就错不了。现在回头看,其实,正确的选择应该是争取到这样的学区上小学:派位校中“最差”的中学也是你能接受的,而不只是单单的看小学的名气。[相关阅读:海淀区派位表]
一年级
开学了,孩子成绩还不错,全A。第一学期末,孩子根据荣誉称号的名字,自荐了“文明礼仪小标兵”,第二学期末,校好学生。
我们都没有艺术细胞或者是机会,想着培养孩子这方面的素质,让她避免父母的这种情况,又不知道她能擅长什么?会喜欢什么?
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学的琴还继续练着,也没有考级。又报了一个周末的舞蹈班,练了一段时间,觉得孩子练功很辛苦,就放弃了(舞蹈班不允许家长旁观)。假期时在机构报名学习了绘画和声乐,尝试后,放弃了声乐,绘画一直坚持了下来。但没有想到艺术特长生这回事,更没有想到QHF。
二年级
成绩全A。校好学生。琴过了二级。画在区艺术节获了二等奖。开始入门了,自己喜欢,也就不太用我们督促了。到后来,我们已经无法辅导了。
孩子身体素质还好,体育老师希望她参加校田径队,考虑到训练的辛苦,我们没有同意,现在想来,当时就已放弃了体育特长生这条路。但在游泳馆办了张卡,让孩子继续享受游泳的乐趣(幼儿园上游泳课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孩子遭了不少罪)。
语文老师推荐了黄蓓佳老师的《我要做好孩子》,孩子非常喜欢,反复看,后来几乎把黄蓓佳老师的其他著作都买来了,她有时间就翻看,但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下降很快。
感觉平时放学孩子没有什么事,在学校的“假日学校”报了一个英语班,我们也没有太上心,结果学习效果不好,后来就没有继续学,这导致孩子后来的课外英语一直不强。现在看这是一个失误。
SW通过学校招生,老师推荐几个数学成绩好的孩子参加考试,被录取了,开始周末课外学习数学。当时不懂,其实不必。
三年级
成绩全A。校好学生。素描过了三级。学校跳绳比赛,获得了年级组第二名。
LX通过学校招生,被录取了。当时不明白这是一个进入QHF的途径,只是觉得还不错。经过讨论,SW的数学和LX的数英先都学着,后来发现孩子不适应LX的授课,改为SW的数学和LX的英语。其实这个决策一点都不优。现在周末有点忙了,但偶尔骑着自行车送她上学,中途小憩,看着满天的云彩,在水边、在林边玩耍的孩子,很放松。过程是最好的。
四年级
成绩全A。区三好学生。琴过了六级。画在区艺术节获了一等奖。校田径运动会,60M/100M都拿到了名次。
第一次参加奥数杯赛,只得了一个优胜奖,同班的一个男生,多一分,三等奖。初赛后,孩子很气愤,说监考老师指导她自己的学生,当时还批评孩子,后决定不在SW学数学了。
又一个培训学校通过学校招生(当时有家长询问其和海淀某前六的中学的关系,校长回答,我们不是KB,是JG,现在才明白,当时KB就已经开始转型了),据说有三千孩子参加考试,数语英,总成绩尚可,又是差一分没有得二等奖。正犹豫间,LX那边说没有数学成绩,尽管英语成绩还不错,不能继续上了。最后,SW/LX都不上了,决定去某JG。
以前除了一年级的时候,假期什么课外班都不上的,但这个暑假因为校舍防震加固的原因,特别长,好像有3个月吧,加上受某JG的招生策略影响,上了差不多1个月的假期班。之后全家去了上海看世博会,并在无锡苏州转了转,回来后,孩子说之前答应过她去看海的,因为时间关系,就又去了她小时候去过的北戴河。
五年级
成绩全A。区三好学生。琴过了七级。素描过了六级。画在市艺术节获了三等奖。校田径运动会,跳高第四名。
这学年学校功课非常重,主要是准备全区统一的“抽测”,感觉学校一改以往,开始加快授课进度,提前学习六上的内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老师开始争抢教学时间,课间有时被压缩到了1分钟,体育课以及其他非语数外的课程都被压缩了,几乎每天都延后了放学时间,统一组织做作业、补习(后来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分层的针对性的补习)。英语老师休假,新的老师很不错,孩子的英语成绩更好了一些。
黄胄杯的比赛,是在截止前几天才得到的通知,匆匆画了一幅画就交稿了,美术老师说明年的艺术节比赛一定要好好画。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学年的杯赛成绩很重要,六年级的成绩几乎就没用了。除了某JG的课程,没有再参加其他机构的针对性课程。我们每天晚上自己辅导孩子,做各杯赛历年的真题。累,烦,最终解题能力展示得了二等奖。
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在奥数网注册了一个账号,但也没有到Eduu论坛来,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关键时候的信息不灵,会错失一些可能的机会。譬如孩子的一个同学原来在RH上课,我们形成了一个错误的印象,没去RH上课就没有了去RDF的机会,也不知道后来的RH停课,网报、神测、夏令营。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