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数网
北京站

2022年大事记

奥数北京站 > 小升初 > 小升初经验总结 > 经验交流 > 正文

从“听懂了吗”看学生是否在参与学习

2013-12-02 10:56:02 下载试卷 标签:学习方法 教育方法

    北京奥数网讯 李睿,人称“麦肯李”,因为喜欢吃麦当劳和肯德基获名。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智康1对1老师。专注研究教学,现任好未来教育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睿老师在论坛发表了关于导致孩子之间学习差别的缘由之七——听懂了吗?学生是否在参与学习。

    想要参与此话题的讨论,点击进入: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之间学习的差别

    (七)“听懂了吗?”——学生是否在参与学习

  文章逐渐写来,也获得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和反馈,在此一并谢过。其实探讨这一系列话题的核心是为什么导致了孩子学习上的差别,并且希望从一些平时大家不甚关注的点出发,给出一些新的视角。对于学习中的差异,第一次是否学懂十分重要,第一次学懂了,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而要学懂,必须在过程中,孩子有足够的参与

  我经常听到一个问题,其实我自己有时候也会问,就是“听懂了吗?”——其实这个问题,恐怕是最容易回答的,也可能是一些孩子最终没有学懂的原因之一。作为老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其实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来判断学生有没有听懂;作为家长,每天和孩子接触,其实对于孩子是否“懂”的问题,也会有自己的判断。有的时候,我明明从表情中看出学生没有懂,但如果此时问一句:听懂了吗?估计八成以上的孩子都会回答:恩。“恩”是什么意思?是懂了还是没懂?没懂的概率更大。这都不是关键,而是这一“恩”,打消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对一些问题深究的可能性。作为学生,和老师在一起自然有压力,听懂课,压力就小;对于老师,对于一个问题如果一直深究,不一定讲的明白,在适当的时候问一句“听懂了吗?”,可以预期的答案是“恩”,于是皆大欢喜。

  这并不是所谓的不负责任的老师。明知道学生不懂还这么问,是有问题;但有的时候,追问一个问题可以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听懂,而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追问的问题却没有说出口。而在家长和孩子的交流中,“听懂了吗”则更多的是一句寒暄,回答“听懂了”仿佛是一种礼貌的回答。家长听闻了这个结论,也就不再深究,只是在有一日发现没听懂的时候问一句:当时不是懂了么?现在怎么不会了?于是这个时候的回答往往是“忘记了”——正如我之前所写的一些恶性循环,这种对话形成习惯之后,是否学懂就只能是“天知地知”了。

  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参与感——“我懂了”,或是取悦,或是敷衍。我始终在反思,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感。一说到学习效果,大抵都是组织各种考试——家长、老师、机构好多人这样认为,觉得最好每次课都考试,每次课都检验一下。正如之前所谈到的,这样其实无益于让孩子学懂。我在网上录一些课程,总被要求“必须有课后作业”,于是我总想,为何一定要课后作业?美其名曰是让学生掌握,事实上还不是寻找一个大家都下得了的台阶。于是我做了一件事情,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必须听懂才能明白的题目,比如在讲负数的时候,我会问孩子:“-1个苹果”怎么理解——这个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理解了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比如买一个苹果是1,卖一个就是-1,当然,也有孩子说,我吃了一个苹果是1,所以……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这样的创造中,才是真正学懂了。我每节课给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题目,结果如何?真正做的人寥寥。

  当学生被剥夺了参与感之后,学习就会被动。在qq群里,好多学生问问题,说老师这道题怎么做。我问:你怎么想的?他说:我不会。我说那你有想法么?答:没有。于是我提示了一下,“这个条件什么意思”,学生说,老师你就给我过程就行。这就是学生聚集的qq群里的真实场景。他们觉得能给答案的qq群就是好的qq群,包括最近也听闻一些新产品,拿手机拍一下就给答案——从商业上说,我相信这会成功,但是从教育上,这种方法是失败的。学生没有学懂,不参与,求答案又有何用。

  学习本是痛苦的事情,我们只能减轻痛苦,在初学时,如果我们认真的问问孩子是否能条分缕析的说清楚知识的逻辑——有家长说,我不专业,听不出来。此大谬也。我们说的“逻辑”,不是知识结构体系,而是你作为一个同样不清楚那些专家是怎么定义这个知识的人,听完孩子讲之后,是否觉得他说的很有逻辑。关心则乱,很多时候我们会议论某人说话没逻辑,却对孩子学习过程中这种“没逻辑”视而不见。这种交流,让孩子意识到他正在参与学习。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找几份卷子看得分。这种问题很容易问:“你觉得今天学的这个知识和之前哪里学的知识有关系?你觉得关系是啥?”“今天学的和昨天学的哪个难?为什么?”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反而会让孩子真正感觉到,他在参与学习。“上课之后做练习”,不是做一些标准答案的问题,而是一个让孩子参与的过程。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哪些问题是你会平时问孩子的,且感觉到孩子真正参与的,我想,这样的讨论会丰富我们的话题,也给更多人一点启发。麦肯李在此谢过!

    李睿老师分享:

    李睿老师谈导致孩子之间学习差别的缘由

    李睿老师谈孩子学习中第一次的重要性

    李睿老师谈学过、学会和学懂的区别

    李睿老师谈孩子学习中一眼定胜负的根源

    李睿老师跟大家聊聊“这科学吗”的思考习惯

    上课和考试的不同逻辑 李睿老师解析

    相关推荐:

    中考名额分配 小升初更加打破头?

    小升初证书的盘点对2014小升初作用有多大?

    中高考英语改革了 咱们如何学英语?

    万万爸解析:北京小升初讲座的来龙去脉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e度论坛 作者:李睿老师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最近发生的事

学校推荐

攻略推荐

北大附中

北大附中初中部共有18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左右,教...

点击查看

教育导航

  1. 北京站 上海站 广州站 深圳站
  2. 天津站 武汉站 成都站 石家庄站
  3. 南京站 杭州站 济南站 苏州站
  4. 郑州站 沈阳站 太原站 重庆站
  5. 长沙站 合肥站 宁波站 青岛站
本地教育

本地教育资讯 | 推优指导 | 择校攻略

面试技巧 | 经验交流 | 分班考试

特长生 | 小学统测 | 最新试题

热门资料

本地教育信息 | 真题

面试题 | 模拟题

重点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 | 北京北大附中

北京十一学校 | 北京二中分校

北京第四中学 | 北京第八中学

小学试题

期中试题 | 口算题

期末试题 | 数学知识点

单元测试 | 练习题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5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网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