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北京站 > 重点中学 > 海淀区 > 人大附中 > 文章列表 > 正文
2015-05-25 10:41:31 下载试卷 标签:北京小升初 人大附中 创新人才培养
目前人的平均寿命是七十三岁,由此可见,人的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自学。有人预测,在中等发达国家,人人都接受过或多或少的学校教育,传统意义上的文盲已经消亡了。以后,文盲这个词也许指的是那些离开学校后不能通过自学来更新知识的人。
进一步讲,即使是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们自学的东西也肯定比从老师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多。再进一步讲,即使是听老师讲,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因此,自学才是学习的常态,才是学习的核心。有创新能力、出创新成果的人,肯定是自学能力强的人,这中间完全可以划等号。
中学培养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向内下功夫,即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学的自觉,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这一点,过去很多人认识不够,现在应该大加强调、反复强调。
二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学问学问,学必须与问连在一起,而且“问”是学问的发动机。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的。创新人才,首先是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而且是善于在众多问题中发现核心问题的人才。阿基米德在浴缸里想出“阿基米德定律”、牛顿在苹果树下悟到“万有引力”,他们都是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高手。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不例外。
马克思、恩格斯对全人类的不朽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的根本问题,并为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找到了正确答案。因此,所有创新人才都是“问题中人”。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发现并解决了小问题,便成就了小创新。发现并解决了大问题,就成就了大创新。中学培养创新人才,一定要鼓励孩子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一定要培养孩子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专心致志、锲而不舍。问题意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把金钥匙。人生为一大事来,这一大事,或许就是发现并解决一个问题吧。
三是培养孩子的协同精神。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重视系统性和协调性。适应这种变化,科学研究和各种创新也越来越体现出协同性。今天,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几乎每一项大的创新都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在联合攻关。这种团队联合攻关的规模一天比一天大,阿波罗计划可以说是国家团队在攻关,人类基因组计划已是国际团队在攻关了。
“协同创新”已成为当代创新的主要形式,也是当代创新能最终成功、能产生巨大效益的根本保证。中学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认清这种趋势,顺应这种趋势,从娃娃抓起,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对中国的创新人才教育来说,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还有其特殊意义,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团队精神先天不足,更需要后天培养。有没有团队精神,愿不愿意、善不善于协同创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涉及的问题很多,我在这里只讲自学能力、问题意识、协同精神,是因为这三个方面以前重视不够,值得强调。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来源:北京奥数网